姓名介绍

吉姓,中华姓氏。据《唐书 宰相世系表》所载,是远古黄帝有个裔孙叫伯儵,受封于南燕国(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一带),赐姓姞。后来他的子孙省去女旁,遂成吉氏,世代相传姓吉。另一说则云,西周有重臣尹国国君尹吉甫,有嫡长子名吉伯奇,受其继母陷害至于流亡冯翊之地(今陕西渭南),后又取其父名中“吉”作为姓氏,即为郡望冯翊的得姓始祖。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90位。  

吉姓历史发展

吉姓姓氏源流

吉(jí)姓源出有:

源出一

源于姞姓,出自远古黄帝给裔孙伯儵的赐姓姞,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姞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远古黄帝有个裔孙叫伯儵,受封于南燕国(今河南延津、汲县一带),赐姓姞,称姞伯儵,后来建有姞姓燕国,史称南燕国。在史籍《左传》中,称南燕国为燕国,称召公奭的封国为北燕国。在早期的历史文献中,南燕国的史事记载要较之北燕国早得多,频见记述。

在姞伯儵的后裔子孙中,有省去“女”偏旁简化为吉字者,世代称吉氏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出二

源于兮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宣王属下贤臣兮甲,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时期,周宣王姬静属下有个贤臣叫兮甲,号尹吉甫。兮甲,字伯吉甫(伯吉父),亦称兮甲吉父,古蜀国江阳人(今四川泸州龙马潭区石洞镇),封地为房邑(今湖北房县),逝世后葬于青峰山。据史书记载,兮甲的一生中也有污迹。曹植在《贪恶鸟论》中就抨击兮甲:“昔尹吉甫信用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伯封在《黍离》中也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对父亲兮甲的哀怨溢于言表。

在兮甲的的支庶后代中,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吉甫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吉氏、甫氏,也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甲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其中吉氏史称正宗。吉氏族人大多尊奉尹吉甫(兮甲)为得姓始祖。

源出三

源于姒姓,出自殷商末期莘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史籍《潜夫论》中记载:“吉白氏,莘姓后。”夏王朝的初期,夏王启封高辛氏的儿子挚于莘(今陕西合阳),建立了莘国。到了殷商末期,周文王姬昌采纳姜太公之策,由远及近,莘国最后为其所吞灭。莘国灭亡以后,国人的后代就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称莘氏。莘氏族人在西周中期迁居于吉白(今宁夏固原西吉),以地为氏,分衍有吉白氏家族,后又因避羌狄与秦国之间的战乱而再次迁徙向东,最后由于与楚国贵族联姻而世为楚国下大夫。

在吉白氏族人后裔中,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吉氏、白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出四

源于靺鞨族,出自唐朝时期靺鞨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勿吉,就是唐朝时期靺鞨民族的本号,在古代,古肃慎民族所居之地,唐朝时期称为“靺鞨”,北魏时期称为“勿吉”,靺鞨民族以国地之称为氏,称勿吉氏,为后世黑水女真的先民。

在唐朝时期,勿吉氏即有冠汉姓为吉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出五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温迪罕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史籍《金史·百官志》中记载:“凡白号之姓:完颜、温迪罕……皆封金源郡。”

在女真温迪罕氏族的分衍后代中,有迪古氏、迪吉氏、迪姑氏等姓氏,皆为金国时期著姓重臣,多为宰相、或某路军政长官。其中的迪吉氏在元、明时期即有改为汉姓吉氏、迪氏、温氏等,并很早即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出六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公吉哩氏,亦称公仪理氏、公吉尔氏、鸿吉哩氏,世居费达木村(今黑龙江北岸)、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nggiri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李氏。

⑵.蒙古族公吉特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nggi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⑶.蒙古族公吉喇特氏,世居阿喇克绰特(今内蒙古南部及周边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nggira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⑷.蒙古族吉礼图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irit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⑸.蒙古族吉尔必斯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irbis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另外,蒙古族减里吉氏、减里吉歹氏,后皆冠汉姓为吉氏。

源出七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据史籍《吉林通志》记载:记载:

⑴.满族承吉氏,亦称成尼氏、瓜吉氏,满语为Cengni Hala,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程氏、成氏、承氏、郭氏等。

⑵.满族多锦氏,亦称多金氏、通吉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独斤氏、金郭时期女真独吉部,以姓为氏,满语为Dogin Hala,世居黑龙江索多理村(今黑龙江上游)等地。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富氏等。

⑶.满族额尔吉氏,满语为Ergi Hala,汉义“边”,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乌里布(今黑龙江哈尔滨)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边氏等。

⑷.满族古尔吉氏,满语为GurgiHala,世居广宁正安堡(今辽宁北镇广宁镇),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⑸.满族哈尔吉氏,满语为Hargi Hala,汉义“水流湍急之处”,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⑹.满族松吉氏,满语为Sunggi Hala,世居汪秦(今吉林汪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⑺.满族吉噜氏,满语为Giru Hala,汉义“模样、骨骼、弓胎”,世居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⑻..满族吉郎吉瓦尔喀氏,满语为Giranggiwarka Hala,世居长白山苏苏村(今长白山地区),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⑽.满族莽吉绰氏,满语为Manggico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⑾.满族庚克勒氏,满语为Gengkele Hala,世居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源出八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锡伯族果尔吉氏,亦称郭尔吉氏,共有姓氏,汉义“铲子”,世居郭洛罗河(今黑龙江乌苏里江诺罗河支流)、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rgi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锡伯族、满族果尔吉氏多冠汉姓为吉氏、郭氏、高氏、葛氏等。

吉姓得姓始祖

伯儵、兮甲、高辛挚。据古籍文献记载上也可以看出燕国地位的微末。燕国国君的世系自召公?#93;至燕惠侯,中间九世无名无溢,自燕惠侯以下有溢无名。燕国史事见于记载已迟至春秋之后一百余年,而且第一件大事记载的就是齐伐山戎路经燕国,第二件大事是国君款逃奔齐国,都是借助齐国史官的记载记下的。当时在今河南汲县还有一个姞姓的燕国,史称南燕,始封国君为伯儵,并赐姓姞。据《左传》称南燕国为燕,称燕国为北燕,倒是南燕国的史事较北燕早得多地频频见于记载。后伯儵的子孙省去女旁,称吉氏,世代相传姓吉。故吉氏后人尊伯儵为得姓始祖。

吉姓迁徙分布

吉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五位,人口约六十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7%左右。

吉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吉姓起源于兮姓。上古时黄帝分封他的一个孙子于南燕国(今河南省延津县一带),同时黄帝还赐给他一个“姞”姓,后来他的子孙省去女旁,简化成“吉”,并保留至今。这一支吉姓多聚居于洛阳一带。吉姓还有一支起源,时间上比较晚,是在西周时期。当时周宣王时有大臣叫兮甲,字吉甫。吉甫能文能武,为周朝的中兴立下了显赫战功。他的家族很昌盛,子孙后代中有以他的字命氏的,称为吉氏。在古代,吉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冯诩。

上古之时,“吉姓”和“姞姓”族群的时空分布当是“多元并行”的,在中原地区的“华夏部族集团”中就有多支“吉姓”和“姞姓”部族,其中既有游牧族、也有农耕族,如“驯马造车船”的“吉光”部族和 “作臼作舂”的“姞姓雍氏”当为典型的游牧族和农耕族。除了中原地区外,东部地区的“东夷部族集团”中也有“吉姓”部族,如上古的“吉夷氏”、夏初时教后 羿学射的“吉甫”等,当是东部地区的“吉姓族人”。

在先秦和秦以后,“上古十二姓”之一的“姞”姓,逐渐被“吉”或其他姓氏所取代,原先的各“姞姓氏族”要么改以“吉”为姓氏,要么就改以“燕、须、雍、鄂、阚、光、杨、孔、尹、蔡、鲁”等为姓氏。

到了汉唐时期,中原吉氏族人的聚居地主要分 布于陕、豫、晋、鄂等地,并从中涌现出冯翊、洛阳等吉氏郡望。其间,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后,随着中原吉氏族人的迁徙,冀、苏、鲁、皖、甘等地已 有吉氏族人定居落籍,浙、赣、川、湘等地也已成为吉氏族人的活动领域。

五代宋元时期,中原吉氏族人同其他中原士族 一样,常因战乱或其它原因从原聚居地南渡,多次迁徙到江南各地定居,粤、桂、闽等地又成为吉氏族人的新迁居地。元末明初,山西吉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 之一,分迁于陕、冀、鲁、豫、皖、苏等地;而苏、皖吉氏族人中则有随军而迁云、贵者。

到了明代中叶,吉氏族人开始迁入台、琼等地。到了清代,一些满族旗人 改而姓吉,中华吉氏族群中又增添了新成员。

清康雍乾以后,冀、鲁、豫等地的吉氏汉族人中有因闯关东而定居于东北者。清咸同年间太平天国时期,江南吉氏族人 中则有因避战乱而迁居江北者。....如今,中华吉氏族群在时空上“多元并行”分 布的特征更为显著,除了汉族和满族的吉氏外,在黎族、土家族、蒙古族、彝族、回族、藏族、哈萨克族、朝鲜族、傣族等民族中,都有以“吉”为姓的。吉氏薪 传,瓜瓞绵长。鸟瞰神州大地,吉氏族群早已星罗棋布;专注台琼宝岛,吉氏族人正在辛勤奋斗;扫描东南亚乃至全球,在世界各地也都能见到中华吉氏族人的身影了。

吉姓地望分布

陕西省韩城以南、白水以东、渭河以北一带地区

河南省洛阳市

河南省辉县市

河南省濮阳市

重庆市潼南与四川蓬溪县地区

吉姓传统文化

吉姓郡望堂号

郡望

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

洛阳郡:即今河南洛阳市

堂号

冯翊堂:以望立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吉姓宗祠用联

四言通用联

才高大历;

会列香山。

——佚名撰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鄱阳人吉中孚,大历年间与卢纶等人皆以能诗联名,号称“大历十才子”。官至户部侍郎。下联典指唐代吉旼,官御尉卿,与白居易等年老退居洛阳,为九老会之一,并各赋诗记其事。

会侪九老;

班列十才。

——佚名撰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吉旼事典,享年八十八岁,名列九老会之一。下联典指唐代鄱阳人吉中孚,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孝童挝鼓;

肃政登台。

——佚名撰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梁莲勺人吉翂,字彦霄,世居襄阳。天监初年,任原乡令的父亲被人诬陷定死罪。当时十五岁的吉翂挝击登闻鼓,愿替父亲去死。武帝怀疑有人教唆,令廷尉调查,吉翂始终不屈,父亲终于得赦免。下联典指唐代河南郡人吉顼,进士出身,练达机敏,善于迎合旨意,武后时,由右肃政中丞至天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

七言通用联

星槎画宗河阳派;

梦熊集成研经堂。

——佚名撰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画家吉潮,字亮初,号星槎,长洲人。从伊大麓学画山水、爱写栈道、雪山、宗河阳派。下联典指清代通政使吉梦熊,字毅扬,丹阳人。总阅四库书,有《研经堂集》。

士饱马腾斗志旺;

口快心直豪情增。

——佚名撰吉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嵌吉姓的“吉”字的析字联。

大义灭亲锄败类;

捐资办学教贫民。

——佚名撰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吉鸿昌事典。吉鸿昌,字世五,河南省扶沟人。曾任西北军冯玉祥部师长。国民党第二十一军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等职。在抗日活动中英勇就义。本联上联,指吉鸿昌1928年任国民军十九师师长时,回老家探亲,亲自枪决他犯有严重杀人罪的侄儿吉星南的事;下联典指吉鸿昌于1917年,在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手枪连任连长时,亲自捐资改庙为家乡(吕潭镇)贪困儿童兴办学校的事典。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八代两乡贤,千秋俎豆

一门三太史,黼黻文章

——佚名撰江苏省丹阳市城区三板桥吉氏祠堂联

丹阳吉氏祠堂位于三板桥西南侧的旧城脚下,过去为一荒凉场所。它坐西朝东,仅有矮矮的厅屋三间,前面一道短围墙,就在这座祠堂的大厅上,却挂有这副当时在丹阳颇享盛誉的抱柱楹联。上联首句的“八代两乡贤”,是指明正德朝的吉棠与清乾隆时的吉梦熊都是丹阳县的“乡贤”,入孔庙配祀孔子,两人相隔八代,是吉氏祖宗中享受殊荣的人物。下联首句的“一门三太史”,是指吉氏有一家就出了三个翰林。这里“太史”是翰林的别称,翰林要在进士中择优选点,进士又是功名中的最高一级,所以翰林地位的高崇是不言而喻了。丹阳吉氏能在一家出三个翰林,确不多见。丹阳吉氏一门三翰林,其中两人为“兄弟翰林”,两个为“父子翰林”。“兄弟翰林”是指吉梦熊、吉梦兰两兄弟;“父子翰林”是指吉梦兰与吉士瑛父子。吉梦兰一人兼兄弟、父子类。吉梦熊无疑是吉氏一门三翰林中最主要的一个(包括吉梦兰、吉士瑛,见上《二、历史名人》)。

齿德俱尊,望重香山九老;

吟哦独善,名传大历十才。

——佚名撰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御尉卿吉旼,年八十八卒,名列九老会。下联典指唐代诗人吉中孚,鄱阳人。大历间与卢纶等皆为能诗闻名,号“大历十才子”。官到户部侍郎。

吉姓家谱文献

吉氏族谱十二卷,(民国)吉衡等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敬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丹阳云阳吉氏七修家乘,(清)吉锺颖等续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有诒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东台县云阳吉氏第二十五世孙吉家林处。

江苏丹阳有诒堂云阳吉氏八修家乘十六卷,(清)吉廷椿等续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有诒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江苏丹阳有诒堂吉氏九修宗谱,(民国)吉镇之等续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有诒堂骆驼桥支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

江苏东台云阳吉氏镇江支东台分支谱,(现代)吉家林等编写,2004年计算机激光照排电子版。现被收藏在新浪网Netor网同族谱库,档案编号为1747。

江苏宝应黄塍沟吉氏家乘,(清)吉琪、吉琦、吉尚瑗主编,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洪泽市吉士祥处。

江苏金湖冯翊山居丁宁庄吉氏二续家乘,(清)吉昌林、吉安贞重编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民国)吉厚培等在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续修毛笔手写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金湖县吉氏二十四世孙吉文家处。

江苏宝应吉氏修谱建祠广告,(民国)吉鸿业等编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毛笔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宝应吉氏二十世孙吉咸东处。

江苏金湖冯翊堂丁宁世泽吉氏三续家谱》,(现代)吉文家等续修,2006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华国家图书总库、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泰州延陵环溪敬胜堂吉氏九修族谱,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首编,(民国)吉涟等倡首重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苏省泰州市刁铺吉荣林处。

河南卫辉吉氏考证,(现代)吉熙章撰写,2006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河南省卫辉市档案馆。

江苏江阴塘南、华塘和常州武进梧冈吉家头惇裕堂吉氏四修宗谱,(民国)塘南支吉建铭、华塘支吉三宝、梧冈支吉山海联合续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江阴市塘青阳镇南支吉氏家族(其中第五册已烂掉三分之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梧冈支吉东泰处(仅存第五~六卷共六册)。

江苏江都浦头镇吉家庄南燕堂吉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该支吉氏第十九世孙吉少平处。

江苏江都浦头镇吉家庄南燕堂吉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该支吉氏第十九世孙吉少平处。

江苏兴化戴南北孙家庄天相堂吉氏家谱,(现代)吉震铎等新修,2007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一册。

江苏兴化合陈东联合村吉家庄吉氏家谱,(现代)村委会修,近代修出,由一树枝状木板保存,由吉姓后人保存。每年清明供奉。

江苏盐城存仁堂吉氏支谱,(现代)吉云升倡修,孙吉勇魁搜集整理,1990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盐城市吉友山处。

江苏连云港(老海州)吉氏家谱,2006年计算机排版打印本一册。

河南洛宁吉氏三支总家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手写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南省洛宁市教育局吉元亭处。

河南南乐吉氏家谱,(现代)吉彦波纂修,1995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河南省南乐市近德固乡杏园吉群宪处。

湖南安化梦鹿堂吉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图书馆。

湖南安化吉氏族谱,著者待考,1994年手写本一册。

湖南临澧冯翊堂吉氏三修家乘,(民国)吉景栋等重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墨谱本五册。

湖南临澧吉氏四修家乘,(现代)吉祥逢、吉祥美续修,2002年计算机排版打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临澧县吉飞处。

重庆潼南方家沟、陈子沟宗支吉氏族谱,著者待考,2003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一册。

重庆合川吉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毛笔手写本一册。

四川内江吉氏族谱,(清)吉恒惈等编修,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吉良处。

吉氏三修族谱内江卷,(现代)吉腾久等续修,2007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一册。

江西石城吉氏十修家谱,(现代)吉永泉等续修,1995年铅印本。

江西赣南、广东嘉应州吉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深圳市吉世芳处、广东省五华县吉大红处。

江西赣南、广东嘉应州吉氏续修族谱,(民国)吉竹楼、吉发选等续修,民国三十六~三十八年(公元1947~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五华县吉占凤处。

康犹湘余遂宜崇信联修冯翊堂吉氏六修宗谱,(现代)吉发光、吉同光、吉同远、吉同清等联合续修,2000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五华县吉大红处。

广东紫金龙窝吉氏七修家谱,清顺治十三(公元1656年)吉景亨、吉际亨编纂的,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吉廷弼二修,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吉炽昌三修,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吉新科四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吉士芬五修,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吉善谷六修。(现代)吉嘉炎、吉嘉奖七修,1987年毛笔手写本一册。

广东中山冯翊堂吉氏族谱,著者待考,毛笔手写本

广西贵港木格冯翊堂吉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毛笔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县木格桥墟吉栋光处。

广西贵港木格班凤班桥吉氏家谱,(现代)吉永康编纂,1981年手写本一册。

广西贵港木格蛤塘吉氏成开公家谱,(现代)吉龙高编纂,2000年计算机排版打印本。

广西兴业、贵县冯翊堂吉氏族谱,(现代)吉玉仁、吉玉坤、吉水木等重修,2000年计算机排版打印本一册。

广西玉林成钧通曹冯翊堂吉氏族谱,著者待考,毛笔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通曹村吉启旺处。

广东五华吉氏族谱,(现代)吉占凤、吉兴茂等编修,2000年铅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五华县吉占凤处。

广西宾阳吉氏族谱,(现代)吉金光、吉宇、吉先俊等编修,2006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一册一册。

广西北流冯翊堂吉氏族谱,(现代)吉永发、吉进权、吉广立等修订,1989年计算机排版打印本一册。

云南贵州吉氏宗谱,(清)吉顺先、吉开先等编撰,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毛笔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贵州省毕节市吉学刚处。

云南贵州吉氏续修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贵州省毕节市吉学刚、云南省镇雄市水富县吉正选处。

云南贵州吉氏续修宗谱,(清)吉世翰、吉世禄、吉廷栋等续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

云南贵州吉氏续修宗谱,(现代)吉学章重修,1994年毛笔手写本一册。

云南石屏、江川吉氏族谱,著者待考,毛笔手写本。

贵州盘县吉氏族谱,(现代)吉绍光、吉成平、吉玉阶、吉绍友编纂,2008年手写稿本。

海南崖州吉氏族谱,孙吉德华等编纂。

安徽安庆太湖吉氏五修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初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安徽安庆太湖吉氏六修宗谱,著者待考,1992年毛笔手写本十一册。

山东章丘吉氏夏庄三续家谱,(民国)吉闻焕、吉其恭等续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毛笔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二十世孙吉中富处。

山东章丘吉氏夏庄四续家谱,(现代)吉其厚、吉其鑫新续修,2007年计算机排版打印本一册。

山东莱州府潍县吉家夏密庄吉氏三修族谱,(清)吉林盛续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该支吉氏第十九世吉凤雏处。

山东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吉家夏密村吉氏五修支谱,(现代)吉凤雏续修,1999年毛笔手写本一册。

山东潍坊昌邑吉氏四修支谱,(现代)吉士禹等续修,1995年铅印本一册。

陕西安康旬阳吉氏家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毛笔手抄本十册。

江苏盐城市滨海县正红镇仁前村吉氏冯翊郡忠孝堂族谱丙戍年,(现代)文章,文华,文銮,位吾,儒蜀等续修,2006年计算机排版打印本上、下两册。 各地吉氏宗族谱(14张)

吉姓字辈排行

江苏连云港普安吉氏字辈:“子天宗(荣元)有永全(成)士玉(开)宝文安凤广传家宽德高兴万春富强才可贵华汉贯九东跃宇海明亮守秀庆怀军”。

江苏连云港吉荡吉氏字辈:“友怀恒文祥常(长)庭玉伟宝”。

江苏丹阳太平吉氏字辈:“福胜荣茂兴(升)隆(惠)□□大□乾元亨利贞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强刚毅斋庄中正文理密察”。

江苏丹阳东台吉氏字辈:“福胜荣华富贵祯宗礼信水木火(偏旁)梦士延世金水木火土荣传中(家)元承”。

江苏丹阳兴化吉氏字辈:“福胜荣华富贵祯宗礼信水木火(偏旁)时昌谦锺印必兆顺治连”。

江苏丹阳天长吉氏字辈:“福胜荣华富贵祯宗礼信水木火(偏旁)时祁(偏旁)谦世金水(偏旁)人见(庆)殿”。

江苏江都吉氏字辈:“恒丰泽豫福正荣增鉴济松煊在铭洪树焕均”。

江苏兴化吉氏字辈:“凤日……惟祖(龙)琴连太(爻士韶)元(兰兴瑞)维(增峥震永长良)清(步)朝(万)荣耀毓光先德成士功建存仁心理全孝廉方正著兴隆邦安家忠信钦礼义百世万代贤本固枝叶茂尹周守模范”。

江苏宝应吉氏字辈:“人之生斯世咸沐我祖恩能遵崇其泽传代必丰荣”。

江苏宝应吉氏字辈:“文方时步廷(宝)斯(永)春(世)咸(天和)正(沐玉祥)凌(海金我)咸正凤如友俊学礼义广”。

江苏金湖吉氏字辈:“德厚人文启山川草木昌培元宏世泽金玉焕余芳德厚人文启山川锦秀长培元宏世泽金玉焕荣芳”。

江苏高邮吉氏字辈:“林正山元永如松芝(之)茂扬”。

江苏响水吉氏字辈:“如士文(延)开立凤绍庚恩广”。

江苏灌南吉氏字辈:“生家恒兴成继广”。

江苏扬州、宿迁吉氏字辈:“长祥云家庆”。

江苏江都市区吉氏字辈:“春茂锦绣(秀)”。

江苏江都二姜吉氏字辈:“登兴玉松……”

江苏如东吉氏字辈:“光振家邦……”

江苏海安吉氏字辈:“朝相基连贞(真)敏达乐若(道)英霞昌义和成祖训鸿(宏)范照琪(其)祥礼让宜拥木”。

山东日照吉氏字辈:“千兆言华堂”

山东茌平吉氏字辈:“大好风文学玉之道”。

山东章丘吉氏字辈:“昌星乃光会(慧)芳树茂献登培植深长家庭有光诗书孝友祖述宪章元清克纪泰敬思萧业通”。

山东莒南吉氏字辈:“林德布春(策)立兴”。

山东临朐吉氏字辈:“琼仕星先(正)孟(梦)田章(长)兴荣庆家(蓝)传贵安全”。

山东沂南吉氏字辈:“发长世玉建”。

山东德州吉氏字辈:“霖龙文明树”。

山东济南吉氏字辈:“常镇永维仁”。

山东寒亭毛家埠吉氏字辈:“鸿同云……”

山东寒亭河滩镇吉氏字辈:“君圣龙翔民生华光福禄长茂世伦维阳恒志成功建正安祥忠孝仁义富贵永昌”。

山东昌邑吉氏字辈:“早立在良惠嘉宿乃普通礼昌宏长胜业荣本正兴”。

山东诸城吉氏字辈:“洪庆术……”

河南洛阳吉氏字辈:“太远未清朝荣耀以光先德成士功建才人心得全”。

河南濮阳吉氏字辈:“耀修兆广庆冠世思献腾(成) ”。

河南兰考吉氏字辈:“凤文学宏……”

河南辉县吉氏字辈:“长连文盘瑞庆咏培”

河南武陟吉氏字辈:“恒振常隆嘉功德”。

河南南阳吉氏字辈:“新顺清民……”

河南温县吉氏字辈:“中士得定广芳芬继永祥敬智连存庆春桓茂隆安”。

河南信阳吉氏字辈:“周(泰)德元春文学全道厚智国礼明”。

河南渑池吉氏字辈:“发克元亨利贞景行文贤”。

四川资江、安岳吉氏字辈:“三星朝拱照六合庆同春绵延(远)凭祖德光前裕后(厚)昆”。

四川内江吉氏字辈:“世祥元宏绍恒振鹏文武腾芳礼义恢通光前裕后仪献雍容永远承宗家道昌隆声名华国复泰崇丰天章儒汉灵瑞德钟群星高向延景俞庄齐幸圣贵朗诗富达阳俊才庆浩羚晟彪”。

四川西充市区吉氏字辈:“吉荣怀兆祥正义合光明万福朝中永安全德孝成”。

四川西充宏桥吉氏字辈:“吉祥如意正大光明”。

四川南部吉氏字辈:“秀朝忠仕元昭光明”。

四川丹棱吉氏字辈:

凤鸣支派:“孝应凤登文启万永忠廷国仕天朝锡瑞明思召珍”;

凤燕支派:孝应凤登文启万永忠廷国安今朝瑞家祥听书声”。

四川德阳吉氏字辈:“尚友文临 世允华昌 庆扬嘉志 希佐兴邦 崇高延显 钟美先常 守光承继 安定元良”。

湖南临澧吉氏字辈:“天兆遇明时来正景运昌祥开崇俊彦大启育贤良为善显德远人望世泽长传家敦孝友华国以辞章继承宏先绪祖业自发煌”。

湖南浏阳吉氏字辈:“太上日元储万有奇季佳伯秀清扬云景立彦从仁正德宗宏文武一齐芳俊廷荣懋登朝仕克绍光修世愈昌务本承先志敦伦裕后生忠良存厚道礼让振家声”。

湖南沅陵吉氏字辈:“昺元善从天承良永泰庭文星朝通阁仕启大明仁正孝家声茂诗书世泽绵今能成伟业邦国重名贤”。

湖南安化、重庆潼南、四川江油吉氏字辈:“本元善从天应永廷芳彦崇文思显祖尚德定昭先忠孝家声茂诗书世泽绵经纶成大业邦国重名贤佑启才华盛祥开甲第联楚南恢洛绪千百代相传”。

湖北枣阳市区吉氏字辈:“成庆友玉福寿先德”。

湖北枣阳鹿头吉氏字辈:“上朝见天子治国安邦”。

湖北孝感吉氏字辈:“先立中(忠)孝本”。

湖北钟祥吉氏字辈:“开先成道德继世振苏文兴隆绍祖志家生光大荣立根源在培世代永清明建国应长训安邦定太平”。

山西临汾吉氏字辈:“宗绍晋……”

山西晋城吉氏字辈:“仁义礼智信正德文”。

山西翼城吉氏字辈:“□朝民京耀□进思□生大天永仁英安(宇)新华世庆友俊伟志学文□”。

甘肃张掖、民乐吉氏字辈:“兴玉国才廷华”。

甘肃临洮吉氏字辈:“生长清孝卫”。

安徽太湖、浙江江山吉氏字辈:“大宣贵明正以维天允兴家世日盛启德元寿炽昌兰桂藤芳继长发庆其祥时代显模列国泰自安康”。

安徽安庆吉氏字辈:“仁慈孝敬礼义顺祥”。

广西贵港吉氏字辈:“中明念义溯文百千普子法观寿茂祯凰大盛怀应仕子元云绍金玉成泰昌隆光祖”。

广西宾阳吉氏字辈:“志作光先梦兆祥添锦”。

贵州紫云吉氏字辈:“天现维奇灿士学永兴龙登明和平顺安定家庭荣”。

贵州盘县吉氏字辈:“贵登星洪文连发正玉成绍永学大志安邦(定)庆章平万荣家生茂世盛泽中贤浩有昌延锦(绵)育光耀乾坤”。

陕西安康吉氏字辈:“周玉永国士兴隆定超(乾)品(坤)德成由学富致显庆日新克勤均利见俊秀生儒珍仁声著万世敬宗祥瑞申”。

陕西旬阳吉氏字辈:“万三明子品”。

河北献县吉氏字辈:“兆凤书万思(金)广(飞)庆”。

黑龙江讷河吉氏字辈:“文学孔孟广尚有财”。

辽宁省建昌县吉氏字辈:文学孔孟广尚志世荣昌

海南崖州吉氏字辈:“日友其必开德(宗)进(麟)承家训才高受(寿)国(福)恩人生能务本世有美名存”。

重庆合川吉氏字辈:“明文天星永正富顺荣华光昌俊秀大定”。

江西南康、广东五华吉氏字辈:“中明念义溯文百千护成法观寿盛祯凤大敬鸣亨嗣必尚友文临世长发庆同登康协泰德泽永和春宗汉清芬茂英才普济民民安国富强丕振众家邦继往朝前瞻扬帆越远航”。

福建邵武、江西石城、浙江江山吉氏字辈:“四休伯永福德世尚天真斯孟宗朝政文奎耀紫宸学登龙榜第各占凤池新皇国时恩锡观光万代春继发先祖志兴华定昌臻”。

云南镇雄、贵州毕节吉氏字辈:“世(士)廷文国正永学庆章成建德连思绍登朝在克明忠孝传家远芳兰卫禄源春阳培敏贵祥瑞佑良贤尚智宏坤显崇英盛伟延聪鹏腾广宇睿雁爱安恬泽惠昭伦理冠雄福寿全丞渝书玉翰辅胤佐宁轩江汉清波涌珲珩佩瓒旋鸿儒扬道义霖达劲松芊昶旭霞光耀潜鳌占泰渊淳功徵俊彦育武定坤乾”。

上海吉氏一支字辈:“义和承祖训鸿发造瓷强”。

吉氏一支字辈:“传真明广保光兴家崇礼安定仁义必发”。

吉姓历史名人

吉灿升,字剑华,陕西韩城人,拔贡出身。清同治十年(1871)任山东平度县知县,署胶州知州。光绪二十年(1894)署济东泰武临道,1895年升山东盐运使,1898年升山东按察使;曾参与剿杀捻军余党。

吉 旼:鄱阳人,唐代文人,官至御尉卿,享年八十八岁,为九老会(即“香山九老”,指的是唐代文人胡杲、吉旼、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白居易及李元爽、禅僧如满九位老者。他们因志趣相投,结为九老会。此图绘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三月二十四日,九老在白居易之居处欢聚,既醉且欢之际赋诗画画的情景。)成员之一。

吉士瞻:字梁容。梁朝莲勺人,事武帝,为官清正廉洁,所至有名绩,家无余积。

吉中孚:唐代鄱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始为道士,后官校书郎,登宏辞。兴元中,官至翰林学士、户部侍郎。诗一卷,今存一首。

吉大用:为吉永祚祖父,贡生,任顺天府通州州判;

吉祥:字汝祯(1534—1595),别号振斋,博士子弟,迪功郎,例加周府奉祀,为吉大用之子,吉永祚之父。

吉永祚:(?—1634)河南辉县人(今河南省辉县峪河镇吉家岗村),按《明史·忠义》记载,永祚公为万历年间(1573—1619)例贡,出任陕西凤县主簿,崇祯七年(1634)闰八月时会贼(指流寇,实为农民起义军)至,知县弃城遁,永祚公倡义拒守,城陷死之,后赠汉中卫经历。

吉惟善:明朝开州人。性安静,精通理学,不事举业。专心于学问,不图功名利禄。署州学事,仪矩整肃,为后学宗师。卒于家。

吉文元:广西省桂平人,太平天国将领。太平天国十三年(1863年)追封祝王。

吉思哈:清朝人,当了二年两广总督的大官,但很清廉,深受人敬重。

吉梦熊:字毅扬,号渭,幼年跟随长兄梦资读书,于清乾隆壬申(十七年)考中进士,并选点为翰林。在朝历任御史、太仆寺卿等京官,弹劾不避权贵,声誉满天下。后升为顺天府尹,治绩卓著,并两次出任福建省主考官。

吉梦兰:字会亭,是梦熊胞弟,幼年也曾随长兄梦赍读书。乾隆丁丑(二十二年)考中进士,随即点为翰林,并奉命学习满文。他聪颖过人,未及三月;便大有成就,不幸英年早逝,功业无成。著有《香畹集》,士瑛则有《诵芬堂集》。

吉士瑛:字伯英,是吉梦兰的儿子,与父合称“父子翰林”。嘉庆壬戌(七年)中进士,并选拔为翰林。九年;调任词林典故协修官,后外调,先后任山东新城、冠县知事。精工书法,擅长颜体。

吉鸿昌:字世五(1895-1934),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人。著名抗日将领。

吉长禄:男,1932年生,吉林珲春人。中共党员。

吉凤鸣:男,1935年生,内蒙包头市人。工程师。

吉泰祖:男,1938年4月生,江苏海安人。工程师。

吉志芳:男,1945年生,海南东方市人。字凡歌。师范毕业。历任小学高级教师,校长、教研员、市组织史编辑,海南诗联艺术家协会会员,海南楹联学会会员,著有《琼州吟情集》、《凡歌词曲集》。

吉君臣:(1956-),作家,海南东方市人。

吉东发:男,1960年7月出生,山西曲沃人。现任山西省临汾地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

吉翂:字彦霄,冯翊郡莲勺县人,世代居住在襄阳。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