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博士起名
- 嵇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嵇姓,中华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9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300名以外。据《元和姓纂》所载,夏王少康封其子季杼于会稽,此后有稽氏。至汉代初年,稽氏家族迁往谯郡的嵇山定居,遂改为“嵇”氏。又《文章叙录》载,嵇康原姓奚氏,由会稽迁往谯郡铚县,取稽字上半部为“嵇”氏。
嵇姓历史发展
嵇姓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任姓,出自夏朝管辖的奚地,为黄帝之子禺阳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为氏。该支奚氏的始祖是黄帝的二十五子之一禺阳,他受封于姙地(今山东济宁),故为姙姓,后人省改作任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姙禺阳有个裔孙名叫任仲,在夏王朝时期食采于奚邑(今河北承德),遂以地名为姓氏,故而史称其为奚仲。奚仲过世之后,被世人尊奉为“车神”。在奚仲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奚氏,世代相传至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战之际(公元前496~前473年),一支奚氏族人为避战乱从邱邑迁徙到嵆山(今安徽亳州蒙城),指地为氏,改称嵆氏,世代相传农耕为生,后因之改嵇氏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朝君主少康之子季杼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上古时期,会稽(今浙江绍兴)曾是大禹召集天下诸侯开会的地方,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政治文化重地,大禹逝世后就埋葬在会稽山,他的后代在会稽山上建立了宗庙。夏朝君主少康即位后,将其子季杼封于会稽,专门主持禹帝的祭祀活动,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的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会稽氏。到了汉朝初年,会稽氏族人迁到豫州南部谯郡嵇山(今安徽亳州蒙城一带),遂指地改为嵇氏。此后,会稽氏的后裔就以“嵇”作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漠北古鲜卑族宇文部分支纥奚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2] 纥奚氏,原为古代鲜卑族宇文部中的一支势力庞大的部族,主体包括了纥突邻部、纥奚部两个部分。按史书的记载:“纥突邻大屋地革蕞,而纥奚居大库寒等地”,这两个部落原来游牧于意辛山附近一带地区(今山西大同北塞),意辛山,山阳面古鲜卑语称“纥突邻”,山阴面则称“纥奚”,纥奚部的称谓便由此而来,后成为部族人的姓氏,称纥奚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纥奚氏族众在这个过程中皆改为汉姓嵇氏,同宗的纥突邻部族人改为汉姓奚氏。后在东西两魏时期,西魏政权末位皇帝恭皇帝元廓复辟旧制,此族又复旧姓纥奚氏。进入唐朝时期后,纥奚氏族众的大部分已经融合入汉族之中,仍然改为汉姓嵇氏、奚氏,亦有改为汉姓纥氏、何氏、贺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嵇姓得姓始祖
季杼。嵇姓是禹的后代。根据《元和姓纂》所记载,大约在4100年以前,夏禹死后,葬在会稽山,夏帝少康继位后,又将庶子季杼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季杼的子孙称为会稽氏。到了西汉初年,会稽氏迁往谯郡的嵇山,即安徽省亳州,就以嵇山的“嵇”作为姓,称嵇氏。另一种说法,根据《文帝叙录》上的记载,嵇康本姓奚,会稽人,由会稽迁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县西),取会稽的“稽”字上半部,去“日”加“山”为“嵇”,而称嵇氏。二则虽稍有出入,然嵇源于稽则一。故嵇氏后裔尊季杼为嵇姓的得姓始祖。
嵇姓迁徙分布
嵇氏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的前三百位,但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九十四位门阀。
今安徽的安庆市、江苏省的苏州市、昆山市、扬州市、建湖县、南京市、吴江县、淮安市、淮阴市涟水县、无锡市、盐城市射阳县、滨海县、连云港市灌南县、金湖县、阜宁市、涟水县、高邮市、响水县、镇江市,上海市,北京市,重庆市,天津市,内蒙古的满洲里,山东省的潍坊市、莱阳市、日照市莒县、高密市、青岛市,江西省的丰城市、东乡县,浙江省的宁波市、杭州市、衢州市、湖州市德清县、温州市、瑞安县,广东省的韶关市、新丰县,陕西省的西安市未央区,岐山县,辽宁省的大连市、沈阳市,湖北省的武汉市、咸宁市、宜昌市、京山县,河南省的灵宝县、卫辉市,台湾省,安徽省的安庆市、滁州市,山西省的晋城,河北省的衡水市、唐山市、承德市、石家庄市、冀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富川县、桂林市荔蒲县,吉林省的长春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甘肃省的庆阳市等地,均有嵇氏族人分布。
嵇姓传统文化
嵇姓郡望堂号
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名为三川郡。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谯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建安年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国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嵇氏望族居于谯郡,就是安徽省亳州一带。
堂号
河南堂:以望立堂。
谯国堂:以望立堂。
广陵堂:嵇康被司马氏所杀,临刑这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调好后,开始弹《广陵散》,霎时间,刑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回低啭。弹毕,嵇康长叹一声:“过去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从此《广陵散》绝矣!”后人因称广陵堂。
竹林堂:南宋嵇安为源的一脉。
宋遗堂:资料有待补充。
嵇姓宗祠楹联
宋遗堂通用联 宋遗世泽;鹤立家声。
四言通用联
孤松独立;
野鹤超群。
——佚名撰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嵇康,字叔夜,谯郡锤人。娶魏宗室女为妻,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子、庄子,讲究养生服食之道,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因声言“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被司徒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文章思想新颖,往往与旧说唱反调;诗擅长四言,风格清峻;善于鼓琴,在《声无哀乐论》中认为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所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著有《嵇中散集》。他博学多才,丰姿俊逸,如孤松独立。下联典指嵇康的儿子嵇绍,字延祖,历官秘书郎、侍中。西晋永安初年,东海王司马越挟持惠帝与成都王司马颖交战,在荡阴大败,他以身保护惠帝,被杀。有人曾说他“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
会嵇棠叶;
夏后桐枝。
——佚名撰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魏嵇康事典。下联典指夏·嵇抒事典。
五言通用联
笃学为师表;
治河悟上下。
——佚名撰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嵇颖谨厚笃学,张知白谓其子弟曰:“若曹师表也。”下联典指清·嵇璜九岁读《禹贡》即有所悟曰:“禹治水皆自下而上,盖下流通则水自下。”
六言通用联
笃学足为师表;
幼年已识治河。
——佚名撰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嵇颖事典。下联典指清·嵇璜事典。
嵇姓家谱文献
浙江湖州府归安县琏市镇嵇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嵇显会重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嵇氏宗谱八卷,(清)嵇有庆纂,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吉林宛东嵇氏宗谱六卷,(清)嵇殿元等重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湖州府城嵇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嵇显曾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湖州府城嵇氏宗谱八卷,首两卷,(清)嵇显曾、嵇元锷等重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嵇氏宗谱八卷,目录一卷,(清)嵇尔霖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嵇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嵇尔林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嵇氏宗谱八卷,目录一卷,(清)嵇尔霖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铅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嵇姓字辈排行
江苏铜山嵇氏字辈:“学兴玉德传纪广”。
江苏灌南嵇氏字辈:“伦孝友道”。
江苏南京嵇氏字辈:“才成尚达”。
江苏涟水嵇氏字辈:“贯士月”。
江苏建湖嵇氏字辈:“云龙守之(志)鸿启兆”。
江苏滨海嵇氏字辈:“纯达绍(如汝)先(宪)美立正凯而康”。
江苏金湖嵇氏字辈:“芝(伟)才成尚达业(月)”。
江苏嵇氏一支字辈:“超维仁兆”。
山东莱阳嵇氏字辈:“相焕阳”。
辽宁大连嵇氏字辈:“文春云斌汝”。
广西富川嵇氏字辈:“成□和文志春”。
安徽天长嵇氏字辈:“才成尚达业”。
嵇氏一支字辈:“宗叔含翰蒙旷刘钦质起固希蹇禄万奇可射廷”。
资料有待补充。
嵇姓嵇姓名人
嵇发,汉代以博戏发财的大富翁(《汉书·货殖列传》)
嵇康,会稽人,后徙迁谯郡(今安徽省宿县西南)铚县,三国时期魏国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也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博学多闻,有奇才,崇尚老庄,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工诗文,善鼓琴,精乐理。他善于写四言诗,风格清峻,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戌、沛人刘伶友善,游于竹林,称“竹林七贤”。后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年40。著有《养生论》、《幽愤诗》、《琴赋》、《声无哀乐论》等。后人辑本,以鲁迅辑校的《嵇康集》为最详备。他还擅长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嵇康在古琴曲上的成就也很高,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东汉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可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嵇康的儿子嵇绍在“八王之乱”时,为了保护晋惠王而被杀,鲜血溅到了惠王的身上,典故“嵇侍中血”就是出自此事。
嵇喜,字公穆。治书侍御史嵇昭之子,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的兄长。史书称“有当世才”(《晋书·嵇康传》),然不为清流所重,阮籍曾对之以青白眼(《晋书·阮籍传》)。魏时举秀才,后为卫将军司马攸之司马,为齐王一派重要幕僚。晋时历江夏太守、徐州刺史、扬州刺史、太仆、宗正。
嵇绍(253-304),字延祖,嵇康之子。生于魏嘉平五年。后为晋朝大臣,官至侍中,因舍身保卫晋惠帝而身亡。其父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
嵇含(262-306),字君道,自号亳丘子,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及植物学家,嵇康的侄孙。生于魏景元四年,卒于晋惠帝末年,年四十四岁。举秀才,除郎中,曾任征西参军、骠骑记室督、尚书郎等职位。在永兴元年(304年)为范阳王邀请任职中郎,累官襄城太守。后依镇南将军刘弘于襄阳,好荐达贤才,弘待以上宾礼。陈敏作乱时,被荐为广州刺史。刘弘死后,嵇含留领荆州。嵇含素与司马郭劢有隙,司马郭劢乘夜杀害了嵇含。嵇含的著名作品不多,包括了三首五言诗《登高》、《悦晴》、《伉俪》。虽然《隋书·经籍志》录有《嵇含集》10卷,但已佚失。永兴元年(304年)著有《南方草木状》一书。
嵇颖,字公实,宋代应天府宋城人。天圣年间(1023-1031)进士,时王曾、张知白相继任南京留守,见颖谨厚笃学,乃谓子弟曰:“若曹(你们)师表也。”官至翰林学士。
嵇安(1189-1262)字宽济,江苏涟水人,南宋沿海巡检使。
嵇家祖籍为宋代谯郡(今安徽亳县)嵇山人。嵇安的五世远祖 嵇弘政,曾任宋朝提点京东刑狱、兵部郎中等职,谥号庄肃。曾祖嵇克仁,进士出身,曾任宋朝朝议大夫、知集贤院、兼太常寺丞事。祖 父嵇大成,进士登第,曾任宋朝监察御吏、镇南军副节度使、龙虎卫上将军。年老退休时,经过涟水,爱涟水土俗民情,畏北方战乱频 仍,遂于涟东择地定居。
父亲嵇迪,清高文雅,隐居不仕,积德乡里。嵇安字宽济,身材魁伟,勇敢尚武,精于骑射。时值南宋末年,天下 大乱,兵匪为灾。嵇安聚集义旅,构筑堡栅,护卫乡井。南宋诏授其为承节郎,任制将沿海巡检使,统领义兵。外御**,内抚民众,兴修水利,奖励农耕,赈济流民,声望著于乡里。
南宋景定三年(元中 统三年,1262年)嵇安病逝。其子嵇厚,曾任元朝镇国上将军、河东道、山西道宣慰使(署治济南)。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十一月二十日,嵇厚将其父嵇安灵 柩葬在涟东长乐乡逢原。三十年,恭请奉训大夫国子司业商琥撰写 碑文,集贤侍讲学士奉政大夫宋渤书写及题额,益都路莒州沂水县安平乡石工雕刻碑文、翁仲(石人)及其它祭器,于三十一年(1294 年)十一月竖立嵇安墓前。后嵇厚去世,亦葬于其父嵇安墓侧(见 《康熙安东县志》:"嵇安墓、嵇宣慰墓,俱去治东五十里,在太平乡逢村浦北。'') 嵇安父子之墓及墓前巨碑、最质、翁仲、祭器等,至清雍正初年仍然俱在,但不知于何时加上封土,成为一个大封土堆,想来亦是其后人所为。
嵇璜(1711-1794),字尚佐,晚号拙修,江南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人。清朝水利专家。嵇曾筠之子,父子皆长于治河。雍正八年进士,历官乾隆间南河、东河河道总督、工部尚书,晚年加太子太保,为上书房总师傅,以治河有功著称。
嵇文甫(1895-1963),原名嵇明,出生于河南省汲县(今卫辉市)城关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哲学家,郑州大学首任校长,历史学系的创始人,中共早期的党员。五四运动时期,就投身于革命洪流,追求真理。解放后他当选为政协代表、人大代表,历任河南省副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河南大学及郑州大学校长等职,为开拓中国哲学史及古代思想史学术领域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嵇少丞,江苏省盐城市人,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流变学、岩石物理、构造地质学和大陆动力学等。
嵇汝运(1918-2010),药物化学家,上海松江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毕生致力新药研究,在抗血吸虫病新药、金属解毒药物、抗疟疾新药、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感染新药等方面成果卓著。
嵇波,影视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从艺十余年来,出演了多部影视作品。代表作有《我的父亲母亲》《绝密押运》《案发现场第二部》《幸福街》《虎胆雷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