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博士起名
- 丁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丁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始祖为丁公伋。
丁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77位,当代丁姓的人口已达到576万,为全国第48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3%。
著名人物有东汉经学家丁鸿、丁恭、明朝画家丁云鹏、清时有丁宝桢、丁日昌、丁汝昌等。
中文名丁姓得姓始祖丁公伋郡 望济阳郡祖 祠邓州市区河北裴营乡大丁营村起 源姜姓、子姓等知名人物丁德兴、丁汝昌等
历史发展
起源演变
源出一
第一支见诸于《姓氏考略》。周武王伐纣之时﹐就有了丁姓的诸侯。但这位丁姓诸侯的详细情况﹐却没有更多的文字记载。
①源于子姓,出自殷商诸侯丁侯的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②源于周朝遗民微子启的封地,属于以先祖字号为氏。周朝封遗民微子启于宋(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之间一带地区),建立了宋国,世人称其为宋丁公。
源出二
丁氏的第二支姓源来于姜子牙一族。
源于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子姜伋的谥号,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记载,丁氏源出姜太公之子伋。炎帝神农氏是少典的
儿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氏。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姓吕尚,俗称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师,因辅佐周武王姬发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北部)。
姜太公的儿子姜伋,在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时为周王朝重臣,又是后来周康王姬钊的顾命大臣,对周王朝有辅佐大勋。姜伋逝世后,周王室敕封其谥号为“丁公伋”,其后裔子孙中便
以其谥号为姓氏者,称丁氏,史称丁氏正宗。
姜子牙是周朝的大功臣﹐儿子姜及死后﹐也被周王追谥为丁公﹐其子孙便以丁为姓﹐借此缅怀先祖曾位尊丁公。史书记载较为详细。“丁氏﹐姜姓﹐齐太公生于公,支孙以丁为氏。”“齐
太公生于公﹐支孙以谥为姓。”
自从这一支丁姓问世之后﹐其散居的地盘最广﹐人数最多。也就是说﹐千百年来﹐中国的丁姓大都源自这一世系。这一系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山东济阳。《姓氏》书说“系承姜,望出
济阳”﹐即是证明。
源出三
丁氏的第三支姓源﹐始于三国时期。三国时东吴孙匡将军一族的后人全部改姓丁。这就是《三国志.吴志.孙匡传注》所说的﹕孙权的族人因过失造成军粮仓库失火﹐贻误了战机﹐孙
权大怒﹐不许孙匡姓孙。孙匡的后代子孙也被迫因袭丁姓。
源出四
源于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①为孙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据《三国志·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所以,后世的丁氏中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氏人中,有一
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之子康叔。
②出自于氏所改。据明朝海盐姚士粦所序《枫窗小牍》中的记载,宋朝时期,有个叫于庆的人欲依附于权贵丁谓,遂改姓为丁氏,后果然如意,飞黄腾达,其后裔子孙以及族人因此
皆称丁氏。
③源于改姓,出自明朝初期苏州阊门邹、丁二氏,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这就是著名的苏州阊门丁氏一族,就是今天主要分布在江苏省三泰地区(泰州市、泰兴市、泰县,包括如皋市、南通市、海安县一带)的丁氏一族,号称“江苏六大丁“之一,始祖
就是号称“活丁死邹”的三个儿子:丁兰国、丁兰芝、丁瑞芝。
源出五
源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改姓。
①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蒙古学者丹珠尔,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明朝初期,蒙古族黄教学者丹珠尔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姓为丁,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丁氏至今。丹珠尔,据说是第三世达赖喇嘛三位侯选灵童之一的香根,是元、明之际的学者,他
精通藏语、蒙语、汉语、维吾尔语、西鞑靼语(斯拉夫语,即俄罗斯语)等诸多语言文字,主持修纂了著名的苯教佛典《丹珠尔》一百六十四部(今只保留有一百二十部),他的姓
名亦因该部佛教重典而得称。
蒙古族敖陶格图氏,源以地名为姓氏,出自敖陶窑子古城(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敖陶窑子),明朝初期迁居大兴安岭地区,明朝中叶即多冠汉姓为丁氏、林氏。
②源于回族,出自明朝时期西域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朝西域回回人(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地区)中,以“丁”为末字者进入中原汉化后,有按汉俗以谐音汉字改
姓丁氏。丁氏为回族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史籍《东里文集》中记载:“西域人多名丁,既入中国,因以为姓。”回族丁氏大部分是来自先祖回回名的尾音“迪尼”(Din),按汉语发音
多译读为“丁”,于是他们中间一些人的后代便取“丁”为姓。如“勘马刺丁之后裔姓丁。”回族丁氏中最大的一支,当属赛典赤·赡思丁家族,因其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喇)、
丁等姓氏,在国内分布很广。如福建泉州陈棣的丁氏回族,按史籍《执斋公图谱·历代忌辰总目》的记载:“一世祖节斋府君,讳谨,字慎思(赡思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赛典赤
瞻(赡)思丁是今泉州陈棣丁氏的始祖。”
丁氏回族在全国均有分布。
③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彝族丁氏,源出尼质氏部落,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改为汉单字丁氏,世代相传至今。
④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定吉哩氏,满语为Dinggiri Hala,世居黑龙江西城(今黑龙江克山西城镇)。后有鄂伦春
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鄂伦春族定吉哩氏多冠汉姓为丁氏。
⑤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瑶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丁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丁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丁公伋。少典之子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姓。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尚,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姜尚任周太师,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
今山东省北部、河南省东部)。其长子名伋,周成王、周康王时为重臣,谥号为齐丁公,其子孙便以谥号为氏,称为丁氏,并尊丁公伋为丁姓始祖。
丁氏族人大多尊奉丁公伋(姜伋)为得姓始祖。
人口分布
丁姓的支源众多,但大致上,山东为其最早发源地,后在当地发展成为丁姓最大的济阳郡望,山东丁姓亦是各地迁播的主源头。秦汉时期,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江苏、河南
境内,同时,河北、陕西、广西、湖北、广东等省也有少量丁姓人口落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导致了丁姓频繁的迁徙,可谓丁姓历史上播迁的昌盛时期。三国孙吴的孙
匡改姓丁,为丁姓的发展加添了新的支脉,江苏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区成为此支丁姓繁衍的主要区域。这一时期,丁姓仍以山东、河南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姓
迁入者。唐代,济阳丁姓有入居福建者。据《漳州府志》所载:“陈元光军谘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济阳,后徙光州固始,总章二年,从元光开漳州。”此支丁姓唐末迁居泉州、广东
等地。宋元时期,有江苏人丁谓后人分居于崖州(今广东省崖县西北)和广州。有丁允文、丁肇宪分别开基广东潮州和梅州,被视为当地始祖。清代,居于福建、广东一带的丁姓有
移居台湾的,后徙居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地。至此,从宋代以来散布全国各地的丁姓已日趋向世界各地延续其支脉。今日丁姓以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西、
浙江、贵州、吉林、辽宁等省多此姓,上述十一省丁姓约占全国汉族丁姓人口72%。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4%。
丁姓在台湾也遍及各地,以台北、澎湖、嘉义、新竹和嘉南地区最多。以其人数而言是第八十九位。丁氏自闽、粤一带,播迁到台湾,也是为时较早的。台湾省文献会拥有一项
古契,上记:清嘉庆二十年间(公元1816年),有一位添福庄的垦户丁文开,当官向南嵌、龟仑、坑仔三社屯丁给出埔一所,可知早在嘉庆年间台湾已有丁姓的踪迹。此后又有人徙居
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国。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丁姓的郡望主要有济阳、济阴、陈郡、谯国、扶风、西河、洛阳等。
济阳郡:战国时为魏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兰考东北。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
堂号
"驯鹿堂":后汉丁茂,小的时候死了父亲,家里很穷。他对母亲最孝,母亲死后,他自背了土筑坟,又栽了松柏在墓旁。白鹿从山上到墓旁守护墓。太守举他为孝廉,拒不受。
丁姓又以"济阳"为其堂号。
重要楹联
麟分帝里,凫伏家池
——上联合典指西汉大司马丁复,因为越将从同一祖先起兵,到霸上,进入汉。平定三秦,在彭城打败楚将龙且,为大司马,讨伐项羽,封为阳都侯。下联典指东汉孝子丁密,字
靖公,岑溪人。性格清廉耿直,丝毫的馈赠,不接受他人。遭逢父母丧事,并守墓三年,有一对野鸭在房屋旁边的小水池,被人驯服伏,人们认为是孝心感动。
留仙女塔,入名宦祠
——上联典指晋代丁真君之女丁秀英,相传她曾在瑞州崇玄观炼丹,后成仙而去,家人葬其衣冠,又建塔,称“仙女塔”。下联典指南宋常州人丁允元,淳熙年间官少卿,因忠谏贬为
潮州太守,在那里兴学筑桥。百姓怀念他,祀于名宦祠。
梦松应兆,刻木事亲
——上联典指三国时吴人丁固,少年丧父,家贫而敬母至孝。官尚书的时候,曾梦见松树生于腹上,醒来后对人说:“‘松’字可拆为‘十八公’,十八年后我要做到‘公’吗?”后来果
然官至司徒(三公之一)。下联典指东汉河内人丁兰,少年丧母,用木头刻母亲像,每日服侍如活人。邻居张叔,酒醉骂木像,还用手杖击木像头。丁兰怒而打张叔,因此被捕,辞
别木像时,木像为之落泪。
麟分帝里,凫宿家池
——上联典指汉初人丁复,在薛地随刘邦举兵,后协助刘邦平定三秦,在彭城打败项羽大将龙且,官至大司马,封阳都侯。“麟”,即指麒麟,比喻杰出的人才。“帝里”,指帝都,
京都。下联典指东汉岑溪人丁密,以孝闻名。父母亡故,他在坟边筑屋守孝三年,相传有双凫(野鸭)飞临屋帝水池,见人而驯服。人们以为是他的孝行所感应。
飞凫驯伏,化鹤归来
——上联典指东汉·丁密父母丧,守庐墓三年,双凫游于庐旁小池,见人驯伏,人以为孝心所致。下联典指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灵虚山,后化鹤而归。
刻木孝亲绵世泽,梦松应兆振家声。
——见上《丁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梦松应兆;刻木事亲》联之联释。
渭水垂纶绵世泽;济阳辑瑞衍宗彷。
家谱文献
族谱名称
编者
编纂时间与方式
藏地
上海云间丁氏谱一卷
(民国)丁佩撰
民国年间武进陶氏石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濡须苏南丁氏宗谱十六卷
(清)丁大年修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五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
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溧水丁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丁存泰纂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继善堂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溧水县东屏乡蔴山村
江苏丰县丁氏谱序一卷
(民国)丁敬尚纂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手抄本
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兴县套楼乡谢集村
浙江杭州丁氏谱牒一卷
著者待考
清朝年间丁氏嘉惠堂手抄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萧山萧南历墅湖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仕蛟、丁仕彪撰
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瑞松堂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萧山丁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丁起鹏等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徽州丁氏世宗谱
著者待考
手抄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横坞乡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子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刊印本十二册
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怀宁丁氏宗谱七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丁佐廷等修
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松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泉州丁氏族谱
(明)丁仪等修
泉州丁氏手抄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丁氏族谱四卷
(清)丁元爵、丁研书等续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日本、美国
丁氏支谱二卷
(民国)丁传湜纂修
民国三十四年(1935)金蛟总祠活字本 二册
吉林大学
【甘肃庄浪】丁氏三代宗亲族谱不分卷
(清)柳鉴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修钞本
甘肃庄浪县刘庙乡丁家山
香湖丁氏家乘六卷
(清)丁桂芳 丁策定同辑
清乾隆刻本三册(卷末有钞配页 )
北图
丁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丁士涵纂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 十册
北图
丁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丁有铭编
清光绪刻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10-15、17-24)
丁氏家谱七卷
(清)丁午编
稿本 六册
上海图
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写本 一册
美国
丁氏宗谱一卷
民国十六年(1927)重修刊本
浙江新昌县档
【湖南宁乡】丁氏五修支谱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湖南园(存卷首2-4,卷1)
【湖南宁乡】为宁丁氏五修家谱首二卷
(清)丁玉齐齐修 丁玼莹等纂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济阳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一部存卷首1、2,又一部存卷首1)
【湖南宁乡】为宁丁氏六修家谱二十六卷道三卷
(民国)丁树峰等 丁克让等纂
民国十四年(1925)济阳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3)
【湖南湘乡】上湘北门丁氏续修族谱八卷首三卷
(清)丁仙姿修 丁鹤立 丁鹤喧
清光绪十八年(1892)萝松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上、中、下)
【湖南湘乡】横洲润丁氏五修族谱二十六卷
(民国)丁氏合族修
民国十六年(1927)济阳堂活字本 (注:丁时通始修于清乾隆十八年)
历史所 湖南图(存卷1、3、4、6、7)
【四川合川】丁氏族谱
(清)丁树诚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丁禹孝增补石印本 一册
四川重庆市图
【四川仪陇】丁氏宗谱一卷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 光绪间钞本
四川仪陇县档(残)
【湖南】丁氏六修支谱十一卷首四卷
(民国)丁流琪 丁流峻等修
民国十三年(1924)应北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3)
【湖南】长沙丁氏族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丁传湜等修
宣统三年(1911)雍睦堂木活字本 二十四册
人民大学
【四川宣汉】丁氏族谱一卷
清宣统元年(1909)木刻本
四川宣汉县五宝乡二村
【甘肃庄浪】丁氏三代宗亲族谱不分卷
(清)柳鉴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修 钞本
甘肃庄浪县刘庙乡丁家山
香湖丁氏家乘六卷
(清)丁桂芳 丁策定同辑
清乾隆刻本三册(注:卷末有钞配页)
北图
丁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丁士涵纂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 十册
北图
丁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丁有铭编
清光绪刻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10-15、17-24)
丁氏家谱七卷
(清)丁午编
稿本 六册
上海图
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写本 一册
美国
丁氏宗谱一卷
民国十六年(1927)重修刊本
浙江新昌县档
丁氏支谱二卷
(民国)丁传湜纂修
民国三十四年(1935)金蛟总祠活字本 二册
吉林大学
【江苏常州】丁氏家乘八卷
(清)丁增德 丁应骐等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双桂堂本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江苏常州】毗陵丁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丁坤朝等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双桂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江苏】无锡南塘丁氏真谱十卷首一卷世系表十卷 一卷
(民国)丁锡镛主修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八册
北图
【江苏】无锡丁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丁福联重修
民国十八年(1929)双桂堂铅印本
历史所 吉林大学 苏州大学
【江苏常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学羲 丁恩祜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丁氏羲庄刻本 二册
江苏苏州市博
(部分家谱文献资料来源于)
字辈排行
全国丁氏通用字辈:“嘉振应启世道昌,尚宗志仁曰宪邦。士伯希时可待遇,克明以大梦兆光。承允守太建学继,庆自天来贞绍常。良久惟徳一之会,永师景成美必扬。上国方从心
本吉,显名其象正洪长。复近朝达鸣有懋,万代元若日肇疆”。
日照丁氏字辈:惟我家谱 履历备详 原籍海州 肇始武昌 明初来照 相宅河北 天启开科 崇祯任职 乡贤名宦 德言事功 显扬令绪 繁育兴隆 聿愿同心 孝敬和睦 世代绵长 丕承
祖泽(正在使用的日照丁氏顺公十六世至三十一世字辈)
江苏睢宁丁氏字辈:元龄锡善,盛德义方,永昭克正,续继尔长(元字辈是第十世)
江苏南通丁氏字辈:“承怀允其启长源盛久远昌忠正邦佐广济仁义良大泽成先志光明国庆延恭宽唯自守敏惠继能连(承字为12世,以前没有字辈)”。
江苏射阳丁氏字辈:九世至十八世字辈为“恒山毓林元雨正家庭建”。十九世至二十八世字辈为“祖恩怡泽远中华永世昌”
安徽苏塘丁氏字辈:十三世起字辈为“时士国良大,维前启世人,家学传有道,承先自克昌”。
安徽涡阳丁氏一支字辈:“......费兴永思广,继立克承......”
浙江奉化丁氏字辈:“贤孝悌传家忠良济世光裕永昌继志述事”。
浙江永嘉丁氏字辈:“永昌夫康泰应复启文明崇高光祖德嗣后振家声世元士子显嘉国庆朝廷”。
江西无巢丁氏字辈:“应朝时光国宏儒克守长云仍祖以绍宗同世必倡善乃传家法贤良启后方诚思颛书业永庆兆安邦”。
江西吉安丁氏字辈:“世思正大人怀纯良心存光明志秉忠方宏文启瑞学道安邦作述孔继荣华其章锺毓永秀万代兴昌”。
江西修水丁氏字辈:“...学其师有德 来彦永加祥...”。
江西赣州丁氏字辈:“兆尹必豋科,才华光上国,明德广恩波,振吉长方远”
湖北孝感丁氏字辈:“纯笃传家文章华国远绍先基克承祖德本之百世长守其业子孙万代咸秉惟则”。
湖北京山丁氏字辈:“士思正大人怀纯良心存光明志秉忠方宏文启瑞学道安邦作述孔继荣华其章钟毓永秀万代兴昌”。
湖北麻阳丁氏字辈:“上朝启首世志造本有盛宏宗兴久时永代大国昌”。
湖南常德丁氏字辈:“景易元自永、智善俊秀贤、文武安邦国、荣华富贵传、敦崇良昌盛、佳尚德士联、宗祖大佑启、世代庆长延”
四川渠县丁氏字辈:“云良正世朝宗三维致启文洪映国安隆荣华永庆梦林柏松明显照耀学士齐丰克绍元吉福星于逢”。
四川盘石丁氏字辈:“谦豫鼎丰渐晋”。
四川丁氏一支字辈:“朝大年正发嘉佐万代兴福禄永长佑荣华得康宁”。
河南鹿邑丁氏字辈:“启立大源玉宗同无有金肇德必显祖富贵来鸿宾常思先君志恒存忠义心嘉铭兴训典方继圣贤勋克远本昭泽诗书传祥坤礼乐承瑞学安宁焕世文”。
云南富源丁氏字辈:“此世兆龙大有明德学修廷宪伍英文哲体仁嘉瑞继承先泽繁昌庆远拯起祥科”。
福建邵武丁氏字辈:芳.传.家.敦.孝。于山东济阳迁徙至福建邵武,该支流秉承丁氏组训,于东晋起任职太傅、帝师、巡抚、管带等。
福建三明丁氏字辈:“国安光绍明文常”。
山东临清丁氏字辈;“显孝万事全”。
山东聊城丁氏字辈:仁厚钦述祖,业广敬献模。达庭恩泽远,积善福禄多。
重庆铜梁丁氏字辈:万载龙文曾振国,火洪维凡震家声;炳德长新辉四泽,永开昌运耀乾坤。(于山东济阳迁徙至重庆)
(部分字辈排序资料来源于)
文物遗存
丁氏故宅,又称丁氏庄园,是清乾隆年间“丁百万”家族遗留下来的宅居,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体现了胶东地区的民俗风情,展示了我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
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
丁氏故宅位于山东龙口市黄城西大街,占地3.106公顷,建筑面积8042平方米。丁氏故宅是中国规模宏大、举世闻名、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式建筑群。1985年8月被龙口市政府定
为博物馆并对外开放,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埭丁氏宗祠,座落于晋江市陈埭镇岸兜村,占地面积一千零五十二平方米,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其建筑采用闽南汉族传统民居的建筑技术,但其廊院式的建筑形式使宗祠整体
布局构成汉字“回”字形,蕴含了丁氏回族的民族意识。
姓氏名望
丁氏名人﹐不绝于史。汉时﹐有帮刘邦打天下、被列为“十八元功”之一的丁复﹐项羽的部将丁公﹐东汉经学家丁鸿、丁恭;汝南太守丁通;交州牧丁宫;并州刺史丁原﹔三国时孙权的
大将丁奉;隐士丁览﹐颇受曹操赞赏的才子丁冲及其二子丁仪、丁 广和兄弟丁斐等。诸葛亮帐下的丁立、丁咸;明朝画家丁云鹏;清时有丁宝桢、丁日昌、丁汝昌、丁敬、丁申、
丁丙、丁取忠、丁耀亢等﹐其中丁日昌在光绪年间﹐任江苏巡抚﹐是洋务运动中的活跃人物。
丁邹,北齐时期的邺城富商,《北齐书》评价道:“邺中富商丁邹、俨兴等并为义孝。”
丁谓,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士美,(1521~1577),字邦彦, 号后溪,淮安府清河县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1559)状元。
丁度,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
丁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琏,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丁敬,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丙,浙江省钱塘人,清末藏书家,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
丁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颖,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大全,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丁鹤年(元惠宗元统三年~明太宗永乐二十二年)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
丁云鹏,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
丁启睿,明代河南永城人,诸城丁氏裔孙,官至兵部尚书。
丁魁楚,明代河南永城人,诸城丁氏裔孙,官至兵部尚书,封平粤伯。
丁耀亢,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著有小说《续金瓶梅》等。
丁普郎(?—1363年),明朝开国将领。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人。
丁观鹏,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善庆,泉州(今属福建省)人,清代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左氏兵论》。
丁德兴(1327—1366) 元末定远(今属安徽)人,传其祖由拜占庭使华。
丁兰,东汉人,“丁兰刻木事亲”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海军提督。安徽省庐江县人,原名先达,也作禹亭,号次章。
丁振铎(1842—1914),字声伯,号巡卿,罗山县周党镇黄湖人,先后担任云南总督、禁烟大臣兼弼德院顾问大臣等职
丁惟汾(1874-1954)汉族,字鼎丞。山东省日照市人,毕业于保定师范学校。同盟会创始人之一。
丁武选(1897~1993年),安徽省阜南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女,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著作有处女作《梦珂》,长篇小说《太阳照
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等。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82岁。
丁先国(1909~2001年),湖北省麻城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观海(1911~1991),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人。著名土木工程学专家、焦作工学院(今江苏徐州市的中国矿业大学及河南焦作市的河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
学等校教授。
丁本淳(1911~1996年),陕西省澄城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世方(1912~1965年),安徽省金寨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秋生(1913~1995年),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丁盛(1913~1999年),江西省于都县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聪(1916~2009.5.26)上海人。
丁甘如(1917~1995年),福建省上杭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丁钊(1920年~),山东省龙口市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关根(1929.9~2012.7.22)江苏无锡人,1956年7月入党。
丁荣昌(1912~1996年)江西省于都县人。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莱夫(1912~1983年)山东省广饶县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6军政委,中央广播事业局党委第一书记,局长,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通信部顾问(正兵团级)。1955年被授予
少将军衔。
丁文斋(1922~1996年),江苏连云港人。吉林省军区司令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文昌(1933年10月~),安徽省宿州市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0年7月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1996年1月23日晋升为空
军上将军衔。
丁衡高(1931年~),江苏省南京市人。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1936.1.27.-),华裔美国籍,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
丁荣杰(1938~——),湖南省湘潭市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研究院政治委员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兆乾(1939.6~——),回族,河南省唐河县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军区司令员等。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炳生(1939~——),江苏省无锡市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与童来喜等人合著有《第三野
战军征战记(上、下册)》等。
丁玉才(1941.10~——),江苏省淮阴县人。历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荣锦(1944~2005.1.26),江苏省东台县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某部战士、保密员、参谋、干事、股长等职。
丁寿岳(1944年~),福建省古田县人。2004年1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9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1年晋升中将军衔。
丁一平(1951年~),湖南省湘乡县人。
丁俊晖(1987.4.1~)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男子台球队运动员,斯诺克球手。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职业生涯共获得11次排名赛冠军(单赛季第五次在大型排名赛称雄,追平亨
德利的最高纪录)、2次PTC分站赛冠军以及1次温布利大师赛冠军,共打出6次单杆147。
丁磊,1971年10月1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网易公司创始人,现担任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丁嘉丽,女,1959年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丁文琪(KIKI),1984年12月27日出生于中国台湾台北市,制作人、音乐人、歌手。
丁子峻,1974年5月6日出生于香港,中国男演员。1995年参演了个人第一部影片《女人四十》,并提名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
丁海峰,1969年9月25日生于吉林省吉林市,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
(部分姓氏名望来源于)
研究考证
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丁姓的始见,大致是在3100年以前的周武王伐纣之时。《姓氏考略》上所记载的:“太公金匮,武王伐纣,丁侯不朝,丁姓始此。”明白指出了当时就已经有
以丁为姓的诸侯。不过,古籍中对于这位丁侯的来龙去脉,大多语言不详,所以,大家只能知道丁氏具有悠久历史,却一直无从探知最原始的丁氏的家世渊源。